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PDF

作者: [白俄]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年: 2014-6-15

副标题: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

ISBN: 9787536071377

页数: 280 页

文件格式: PDF

1.点击下方获取下载

2.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她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因为独立报导和批判风格,她的独立新闻活动曾受到政府限制,代表作《锌皮娃娃兵》曾被列为禁书。1992年,她在政治法庭接受审判,后因国际人权观察组织的抗议而中止。她还曾被指控为中情局工作,电话遭到窃听,不能公开露面。2000年,她受到国际避难城市联盟的协助迁居巴黎,2011年回明斯克居住。

2013年,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入围最终决选名单。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国出版,并创作有21部记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

内容简介: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真实记录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事件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 -------------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作者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切尔诺贝利,采访当地幸存者

人类史上最惨烈的科技悲剧,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避免灾难重演?

-------------------------------------------------------------------------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本书将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

★《纽约时报》——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残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辐射。

★《伦敦时报》——如同古希腊悲剧表演的合唱团,本书收录了众人的心声。短期之内,我们恐怕不会再有机会读到这般真实记录愤怒、愚昧、英勇和伤亡的文字。

★《每日电讯报》——从受访者的独白中,阿列克谢耶维奇创造了这样一种历史:无论离这些事件有多远,读者都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肤之痛。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切尔诺贝利是欧洲的一场海啸,这场海啸不仅是由我们人类所造成的,而且还永无止尽。如果你对未来抱有好奇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书中的切尔诺贝利是个充满极端与未知的地方,一个现代科技发展造就的戏剧世界。

★《出版人周刊》——口语叙述的历史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充斥着面对命运时的无奈、艰苦卓绝的勇气,以及浓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灭的X光透视着俄国人的灵魂。

★《国家》杂志——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这本杰出著作,忠实地记录着她那些白俄罗斯同胞的生命与死亡。本书终于将在美国上架……这是无与伦比的见证。

★《书目杂志》——书中记录着受污染的世界里骇人的生活。这些典型的故事分别传达出不同的声音: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深入前线收集这些见证,把故事转化成令人难忘的精辟著作,我们只能期盼书中的灾难不会重现。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推荐发表
讲切尔诺贝利,还没读完。我不能连续读。因为苦难和伤痛涌出书页。抄几句:回家前,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人找我们约谈,他很明确地让我们知道,我们不和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讨论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情况。…………回家后我脱掉所有在那里穿过的衣服扔进垃圾箱,我把冒子送给我的小儿子,因为他真的很想要,他每时每刻都戴着那顶冒子,两年后他们诊断出他长了脑瘤……。
2023-05-04 12:51:41
作家给读者带来不可忘却的人间悲剧发表
好的作品用人物代自己说话,然而非虚构写作却是尽量让人物自己说话,说真话。阿列克谢耶维奇不动声色,把普通人家的生死展示在那里。在那里,亲情、爱情能有多么伟大,悲痛就有多么剧烈。在那里,眼睁睁看着核辐射幽灵吞蚀鲜活的肉体,剥离骨肉,却无以为助。在那里,失责的政府除了隐瞒掩盖,就是强制隔离。在利维坦面前,人何其脆弱!
2023-05-04 12:51:41
很沉重的一本书发表
书不长,读的很慢,连续读总是会带给我一种压抑感,然后读不。随手摘录一段:党中央会派人到城镇来跟工厂与人们商谈,但是来的人却不知道如何去除辐射活性,不知道如何保护孩童,也不知道食物里渗入了多少放射线系数。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阿尔法、贝塔、伽马射线,也全然不懂放射生物学、离子化辐射,更不用说懂同位素了。对他们而言,这些东西就像从外星来的一样。他们只知道颂扬苏联人民的勇敢,讲述军队的英勇事迹和揭露西方间谍组织的阴谋。当我在党内集会中提出怀疑时,他们却告诉我要取消我的党籍。这不是一场意外,而是一场战争,不仅是原子对人
2023-05-04 12:51:41
悲惨的记忆发表
读的第二本阿列克谢耶维奇,作者并没有介入,我们也只是静静的听着那个年代并不模糊的记忆,面对辐射,我们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但是我们看到许多人还是毫不犹豫的去了。看不见,摸不着,感受不到,没有气味,但是却让我们远离家园,所爱的人也一个个离我们而去。
2023-05-04 12:51:41
让读者思考比给出评论更重要发表
访谈录的文学形式,从不同人的角度去发掘悲剧背后的无奈和荒谬,却又不发表自己的评价,初看感觉不太习惯,但当你尝试去揣测那种身在其中的感受,思绪会变得不可阻挡。思考远比评论更重要。
2023-05-04 12:51:41
采访记录的一本书,你能在这里看到不同人对发表
这确然是一本采访记录,或者说是采访录音的文字版也不为过。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对待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心态和看法。有被迫迁移的普通大众对集体农场和家园的依依不舍和对辐射的无知,有清理人遗孀的悲痛和她深沉的不顾一切的爱,有为人民生命着想,想发布事实甚至不顾自己安危的科学家,也有趁火打劫,想借机发横财的小偷、二手贩子和士兵。这是一本面对灾难的社会百态。
2023-05-04 12:51:41
很沉重发表
一本很沉重的访谈录,陆陆续续分了几次勉强翻完。有些采访的内容和观点很重复,所以看到最后没了一开始的冲击力,只有压抑,读起来很难受。
2023-05-04 12:51:41
读完感受发表
一开始看的时候,不太吸引我,内容琐碎无主题,看了没两页就扔在一边。后来硬着头皮读下去,才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荒诞和沉重,后面一部分记录比较有实质性内容。我觉得看此书要因人而异,如果偏好逻辑性强的传记史料,不适合看这个,此书是核灾后采访录大合集,作者只是记录下来,并没有什么其他内容。
登录后发表评论